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资讯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澳燊国际

电话:0755 2641 1725

邮箱:zhoudan@aoshen-group.com

网址:www.aoshen-group.com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中山园路1001号TCL科学园区E3栋

2020-2021中国家居十大变化

2021-07-22
31462

       “洗礼之后,谁主沉浮?”2021年7月19日,2021第五届中国家居品牌大会在广州建博会举行,北京商报家居事业部主任吴厚斌公开发布“2020-2021中国家居十大变化”。这些变化,折射出家居行业一个年度以来企业的兴衰与行业的变迁。

北京商报家居事业部主任吴厚斌在2021第五届中国家居品牌大会上发布“2020-2021中国家居十大变化”

       2021第五届中国家居品牌大会由西街传媒、北京商报家居频道主办,中国经济传媒协会、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指导,创意传媒承办,打扮家总冠名&协办,腾讯家居&优居研究院首席媒体合作,乐居财经首席媒体支持,网易家居、凤凰家居、新华家居、环球网家居、新京报、精品购物指南联合媒体支持。大会公开发布36个“2020-2021中国家居十大优选品牌”榜单和1个“2020-2021中国家居十大质量黑榜”,呈现出这一个年度里产品质量与服务最优秀和最低劣的品牌矩阵。 吴厚斌发布的“2020-2021中国家居十大变化”,立足行业,关注企业,突出变化,将一个年度以来家居行业的风云变幻、进退沉浮分析得淋漓尽致,将给家居消费者以警示和指导,给家居运营者以警醒和启迪。



      千川木门创始人骆正任,倒在工作岗位上,年仅58岁;福满门董事长王瑞津,在健身后猝亡,不到45岁。两个正值盛年的企业老大、品牌创始人的骤然离世,给家居行业带来重大改变:以前只是少数运动人关注健康,现在已经是企业家们不得不关注生命的时候了。

      关注生命,要从关注健康开始。作为企业掌门人或运营者,在推动企业发展、创造企业价值的同时,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。停下来,检查一下身体,根据身体呈现出来的病灶迹象做些适当的管控,骆正任、王瑞津那样的悲剧或许就不会上演。

       一年至少做两次全面体检,放下工作管控健康,将这件事情当做与生命一样重要,这应该成为每个家居企业家的共识。



       在过去的一年,曾经大炒的“无醛”概念渐渐消退,一种名叫“超放心”的行动,正在逐步推进。

“超放心”,比“无醛”涵盖的范围大得多,却更加看不见、摸不着、品不到。什么才是“超放心”?没有也不可能有量化的指标,全靠企业一张嘴。它带来的风险比“无醛”更大,毕竟,当有一个案例投诉时,“超放心”就变成了“不放心”或“超不放心”。能够承诺“超放心”,不仅需要考验企业的实力,更需要考验企业家的胆量。
       从炒作“无醛”概念到实施“超放心”行动,实质上只是一种宣传策略的变化,难说是进步还是退步。



       诗尼曼推出社区家居品牌AI家居、蒙娜丽莎推出岩板品牌美尔奇、美尔凯特推出电器品牌冷暖传奇……一个个看起来只是成熟企业的新系列产品,却以新品牌的形象傲世出炉。

       做新系列还是做新品牌,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验。以前一个企业做不同的品牌有过很大的成功,比如多喜爱、我爱我家等儿童家具品牌就出于同一个企业,但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、需要用品牌来做背书时,忽然会发现单一品牌都没有实力进一步做大做强,多品牌又分散了企业的推广资金,还不如用同一个品牌,推出不同的系列,只打一个品牌,就足以让所有的系列都享受到品牌的红利。
       当社区家居有别于传统的定制、当岩板有别于原来的瓷砖、当电器有别于主打的吊顶时,做一个新品牌,或许能够创造一个新物种,开辟一条新赛道。结果如何,尚难预料。



       从森鹰窗业2021年5月率先踏上IPO旅程之后,CBD家居、慕思、领绣、箭牌、朗斯、书香门地等品牌纷纷发布招股说明书,搭上了上市的快车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6月8日至7月7日的一个月之内,就有9家家居企业宣布IPO。集中IPO,家居企业正从追求规模转向追逐资本。

      上市历来是把双刃剑,有的挥剑开辟了新路,有的挥剑斩杀了自己。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是,企业家上市的初衷是什么。如果真想企业做大做强,通过上市获得资金,发展壮大,IPO是一副催化剂;如果只想一夜暴富实现财务自由,只想通过上市让核心高层分享资本带来的利益,或许企业从上市开始就走向了末路;至于一些企业上市后不务正业,做娱乐、做游戏、做并购,胡乱投资自己不熟的领域,像宜华木业那样败走江湖,也并非个案。

       能够冲击IPO,说明家居企业做到了一定规模,拥有了一定实力,可以与其他行业在资本市场上角逐,但是如果认为自己真的就那么强大了,那就是“一叶障目,不见森林”了。



        “高定”在这一个年度里依然是最热的家居词汇,只不过,它也逐渐从放肆走向理性。原来的“高定”不过就是“价格高、搞不定”,如今,不少可以称“高定”的品牌,却是“颜值高、价格定”。
“高定”正在形成自己的分层。一些最高端的品牌,卖一单就能吃饱几个月,但交付后面临的质量投诉可能让经销商血本无归,做得潇洒不易,做出规模很难。一些定位稍低的“高定”品牌,追求颜值和品质,价格相对亲民,与大众卖板材似的定制企业有所区隔,吸引一批追求时尚,又不是特别有钱的消费者,反而能够做出一定的规模。
       在很长的时期里,“高定”依然会火下去,只是它已经不是一个概念,开始考验企业的持久性。听说某个高定品牌死了,不要奇怪;听说某个传统品牌做高定了,也不要惊讶。冷暖心自知,玩儿“高定”,就必须经受生死抉择。



       在网上开个店,下单配送,销往全国,这样的好事情曾经是多少家居企业的梦想,如今却在实践中屡屡碰壁,开始在本地化零售方面下功夫。

       家居是一种需要设计和交付的组合产品,没有本地化的服务,就难以形成顾客的满意度。正因为如此,一些网销品牌开始建线下店,一些卖场开始做同城站,居然之家甚至推出了一个洞窝APP,未来要实现居然之家卖场外的家居品牌,都能够拥有本地化的服务。

       能够做到本地化零售,企业才能真正享受网络销售的便利。网络时代,在任何一个小地方出现投诉问题,都可能变成全网、全国关注的热点。能否做到价格统一、服务一致、售后无忧,是对企业本地化零售的最大考验。



       一个橱柜企业转型做定制,号称三年内销售20亿;一个陶瓷企业创立岩板新品牌,号称三年要冲击100亿;一个做了20年还没做到30亿的企业,天天嚷着要做1000亿;一个外行涉入家装,一亮相就喊出三年要做1万亿……以前的家居企业大多是低调蓄势,做了很多年,也没人知道它的营业额是多少,如今随便一个企业往家居行业一站,就敢十亿、几百亿、上千亿地贴标签,大放卫星渐成风气。

       给自己定一个目标,催人奋进,向着目标奋勇直前,本来也无可厚非。然而,当一个目标定得根本不切实际,连自己也不敢相信,这样的卫星放出去,到底有什么用呢?就拿那个要做1万亿家装的外行企业来说吧,1万亿是整个家装行业的四分之一,在如此需要本地化服务的家装行业,至今做到100亿的也没见着,难道外行就比内行聪明千万倍?
       放卫星,并不是一个好兆头。这要么是职业经理人忽悠老板,要么是老板忽悠资本,最终是自己忽悠自己。



       一个照明企业做插座,抽检不合格;一个五金企业做龙头,抽检不合格;一个吊顶企业做电器,抽检不合格;一个防水企业做涂料,抽检不合格………无论你背靠着多大的一棵树,如果你想在新的领域里跨界拓展,也难以做得专业,结果是原来的专业品质难以克隆,一跨界就成了质量黑榜上的主角。

       家居企业跨界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,做木门的追求门墙柜一体化,做家装的要做整装全屋配齐,做家具的要把墙板、吊顶包揽,号称“整装家居”。这使得原来类别极其鲜明的企业,现在都不知道属于哪个类别了。似乎每个企业都是多面手、一专多能,做什么都行,殊不知,术业有专攻,不属于自己的专长,做起来不仅仅是交学费那么简单,往往还可能砸了自己的牌子。
       跨界水很深,跨界需谨慎,还是准备好了,再去跨界吧!



       家居行业不乏结盟案例:欧派与慕思结盟,欧派成了慕思的销售渠道;圣都与TATA结盟,TATA直接被纳入圣都设计体系;京东与尚品宅配结盟,京东成了尚品宅配的金主……所有这些结盟,都是相互之间存在互补性,以渠道为基础,以资本纽带,以利益为终点。那么,这个年度里最引人关注的居然之家与红星美凯龙的结盟,二者体量相差不大,做的买卖大同小异,平时少不了明争暗斗,又意味着什么呢?

       实际上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:商场虽然是利益之间的较量,但同行也是可以通过结盟,建立理性竞争格局的。就拿居然之家与红星美凯龙的结盟来说吧,12年前它俩就结盟过一次,12年过去了,仔细看看它们的结盟条款,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。这说明,过去的结盟,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。如今再结盟,就能落到实处了吗?想来也未必,但毕竟最高层建立了沟通机制,就算有竞争,也不至于在幕后做小动作,可以明面上商量着来。

       国与国之间、企业与企业之间,都难免有争斗,但结盟合作,却是新时代的主旋律。无论这种结盟与合作的效果如何,都是一种历史的进步。



       好莱客做门不太成功,便把千川木门收购了;国美做家装不咋样,便把打扮家收购了;贝壳做家装也没成气候,便把圣都装饰收购了……过去很多企业要进入某个领域,都是老板亲力亲为、一砖一瓦地探索、积累,如今在资本的武装下,直接将有竞争力的企业收入囊中,一下子在某个行业成为领先者,也就减少了费时和犯错的代价。

       不过,资本再土豪,也不会挥金如土,随意收购,能够被看中的企业,一定是凭借多年辛勤耕耘,在某个领域里成为佼佼者。换个角度看,一些老板在羡慕别人被收购,好像随随便便就将数亿、数十亿的银子收入腰包,却往往没有看清自己,是不是将自己的企业做到了像人家那样值得花钱去买。

       未来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只有两种,一种是拥有巨额资本的企业,收购成熟的企业成为切入某一领域、在某一领域做大做强的捷径;另一种就是在某一领域里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就算不被大资本收购,也能持续发展。

图片/中国家居品牌大会主办方提供